行业报告 AI展会 数据标注 标注供求
数据标注数据集
主页 > 人工智能 > 正文

如何用数学函数去理解机器学习?

近期也是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,其实AI产品经理不需要深入研究每一种算法,能了解机器学习的过程,这其中用到哪些常用算法,分别使用与解决哪些问题和应用场景,并基于了解的知识,去更好的建立AI产品落地流程、把控项目进度、风险评估,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地方,算法研究交给专业的算法工程师,各司其职,相互配合。

基于最近看的一些文章和书籍,本文将重点分享,如何用数学函数去理解机器学习的过程,以及用数学原理指导产品工作的一些思考。

一、机器学习的本质

机器学习,即学习人类的分析、判断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人的能力如何得来?通过长期的信息输入,再经过大脑思考,最后输出对事物的判断。

那么机器如何学习?通过大量的训练数据,学习找规律,找到问题的理想最优解。所以,机器学习的本质其实是函数预测,即f:x->y。

图片来源:网络

中学时期,我们常解的数据问题之一便是:求解方程。已知坐标(x1,y1),(x2,y2)…(xn,yn)求解n元n次方程,再将新的x带入方程对应的y。机器学习的过程可以类比方程求解过程:

  • 样本数据:已知的坐标集D:(x1,y1),(x2,y2)…(xn,yn);
  • 算法:即求解函数的方法;
  • 模型训练:最后求解的方程或函数;
  • 评估方法:将新的x带入方程验证函数“预测”是否正确。

与普通的函数不同的是,机器学习往往很难求解出完整的方程,通过各种手段求最接近理想情况下的未知项取值。以人脸识别为例,预测函数为:f:X(图片脸部特征)—>Y(身份),其中f则是通过机器学习后,具有人脸识别能力的模型。使用不同的机器学习方法训练的模型不同,即对应的函数形式也不同。

机器学习解决的常见四类问题:分类、聚类、排序和推荐。

(1)分类问题:一般包括二分类和多分类的问题,二分类即非黑即白,比如垃圾邮件过滤;多分类问题,即有多种类别的输出结果,比如图像识别。

(2)聚类问题:在一个集合中,将相似度高的对象组成多个类的过程叫聚类。比如一些新闻类的应用,将未标注的数据通过聚类算法来构建主题。

(3)排序问题:根据相关度、重要度、匹配度等,让用户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想要的信息,常见的应用场景,如搜索引擎。

(4)推荐问题:典型的应用场景,电商行业的千人千面,根据用户的购买、收藏等行为,分析用户的喜好,实现精准营销。

在理解了机器学习的本质以及常见的问题类型后,下面将介绍机器学习的过程。

二、机器学习的过程

机器学习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:样本准备、算法选取、模型评估。

1. 样本准备

机器学习,需要先学习才能预测判断,样本则是机器学习的信息输入,样本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机器学习的效果。以人脸识别为例,其样本是大量的人脸图片。那么,大量的样本如何获取?按数据来源分类,可分为内部样本和外部样本。

(1)内部样本

内部样本数据,一般可基于内部已积累的样本数据,或通过对产品进行数据标注或者埋点,来收集更多维度的样本数据。

(2)外部样本

若数据的量级或丰富度不够,则可能需要获取一些外部样本。比如通过搜索典型的大型公开数据集,或者数据爬取等方式,来获取一些指定场景的新样本。

2. 算法选取

在机器学习的过程中,找到接近理想模型(函数)的方法即算法。机器学习的常用算法很多,不同的算法,解决的问题不同,适用的场景也不同。

如下图,比如解决聚类问题,一般使用无监督学习算法,分类问题,一般使用有监督学习算法:支持向量机SVM、神经网络等,目前神经网络依然是研究热点之一。

(1)神经网络原理

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类思考方式的模型,就像飞机模仿鸟的形态一样,神经网络也借鉴了生物学的神经元结构。神经元细胞主要由树突、轴突和细胞体构成,树突用于接收信号并传递给细胞体,细胞体处理信号,轴突输出信号。神经网络结构与此类似,一个典型的单隐含层神经网络架构如下图:

图片来源:网络

  • 输入层:接收输入数据,如图片、语音特征等;
  • 隐藏层:承载数据特征运算;
  • 输出层:输出计算的结果;

其本质是,通过调整内部大量处理单元的连接关系、激励函数和权重值,实现对理想函数的逼近。

(2)深度学习

深度学习是神经网络的一种算法,目前在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,相比单隐藏层神经网络结构,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是一种多隐藏层、多层感知器的学习结构。如下图所示,增加更多的隐藏层后,网络能更深入得表示特征,以及具有更强的函数模拟能力,能获得更好的分类能力。

图片来源:网络

深度学习三类经典的神经网络分别是:深度神经网络DNN、卷积神经网络CNN、和循环神经网络RNN。其中DNN、CNN一般解决计算机视觉、图像识别等分类问题,RNN适用于自然语言处理等问题。

基于大量的样本、选取合适的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后,下一步则是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。

3. 模型评估

模型评估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:实验阶段和上线阶段,在实验阶段能达到一定的使用标准指标,才能进入实际上线使用阶段。

(1)实验阶段

为了评估模型的可用性,需要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价,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准确率,即模型预测和标签一致的样本占所有样本的比例。即选择不同于训练数据的,有标签数据的测试集,输入模型进行运算,计算预测的准确率,评估模型对于测试集的预测效果是否能模型可用指标。

(2)上线阶段

在模型投入使用后,基于上线后的真实数据反馈,评估模型的能力,并基于新的反馈数据,持续迭代优化模型,提高或保持模型的泛化能力。

三、总结与思考

作为产品赋能的一个“工具”,产品化的整个流程可总结为:业务需求->转化为业务函数>样本数据获取->选择合适的算法->模型训练->内部评估->上线验证迭代。

其实这个过程,最底层的逻辑还是基于数学建模原理的思路来解决问题,也可用来指导一些日常产品工作中的问题。比如,《增长黑客》中的增长杠杆、北极星指标等方法,其本质也是数据建模的原理。定义业务函数、确定影响因素、权重成本分析、判断最优解决方案,评估上线反馈形成闭环。

所有,很多问题表面看起来各式各样、各不相同,但抽象出来可能就是一些学科问题,比如数学、物理、经济学等,联想到我前段时间分享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多元思维模型核心观点——越往深层次思考,越能挖掘事物本质,越接近学科原理。

愿我们都能掌握一把尚方宝剑,一路“升级打怪”、“斩妖除魔”……

微信公众号

声明: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网友评论:
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
表情:
用户名: 验证码:点击我更换图片
SEM推广服务

Copyright©2005-2026 Sykv.com 可思数据 版权所有    京ICP备14056871号

关于我们   免责声明   广告合作   版权声明   联系我们   原创投稿   网站地图  

可思数据 数据标注行业联盟

扫码入群
扫码关注

微信公众号

返回顶部